讀報有感 在三月二十日的國語日報裡,有一篇標題叫「巴黎控制空汙,汽機車限行上路」的報導。這篇報導主要是說:巴黎空汙嚴重,法國政府實施車限行措施,以車牌尾數單號決定車主一天開車,一天不開,卻引發民眾反彈。 其實法國不是唯一一個,也不是第一個實施車輛管制的國家。英國、義大利、中國、南韓等國家,車流量較多的首都早已實施限行措施,以減少空氣汙染,或是節省能源、舒緩交通堵塞的情形。臺灣也有行措施,不過只有在逢年過節時,因交通會堵塞才會進行高乘載措施控制車流量。 如果我生活在空氣汙染嚴重的國家,我會贊成這項措施。雖然限行措施會造成上班族工作上的不便,原本期待的出遊行程也可能受到影響。但是限行措施可以紓緩交通壅塞,減少產生危害人體的廢氣,讓大家身體更健康,還能節省能源,所以從這些角度來看,其實限行措施的好處多於壞處。但我認為對於違規的車主不必採取罰款、扣押車等激烈手段,可以先採取較柔性的處罰方式,例如:以勞動服務替代或訂定少開幾天車的罰則,若他們還是不能配合,才採取罰款扣車等方式處罰。 臺灣過年過節時經常塞車,想要出遊總是敗興而歸,我們都常開玩笑說最長的車是塞車。因為經常塞車,所以有了高乘載措施來解決交通堵塞的問題。但是臺灣的問題不只有塞車,空氣汙染的問題也愈來愈嚴重。臺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種植了很多樹,照理說空氣應該很乾淨才對,可是因為臺北是首都,車流量大,空氣反而比其他地方還髒,很有可能以後我們也要像法國一樣實施限行措施了 俗話說他山之石,可以攻錯。別人的經驗,我們可以好好的學習。現在大家可以深思,臺灣是不是也要實施限行措施,以免到了問題嚴重時才開始後悔,到時候也來不及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