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|
[首頁][了解及行動愛護自己的家園]
|
一般提報 ·
標題:了解及行動愛護自己的家園 ·
提報分類表:海岸海洋海島 ·
策劃/執行人:許日美 ·
動機:教案活動單元 ·
目標範圍:班級性 ·
難易度:普通 ·
實施期間:10009~10012 ·
參與人數:29人 目標: 說出對生活空間及周邊環境的感受,並提出改善建言或方案社會領域 1-3-10 地方或區域環境變遷所引發的環境破壞,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。 【海洋教育】主題軸—海洋資源 細類 -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 5-3-6蒐集海洋環境議題之相關新聞事件(如海洋汙染、海岸線後退、海洋生態的破壞),瞭 解海洋遭受的危機與人類生存的關係。 5-3-7探討河流或海洋生態保育與生活的關係。 【資訊教育】 4-3-3能利用資訊科技媒體等搜尋需要的資料。 1-3-10列舉地方或區域環境變遷所引發的環境破壞,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。 【環境教育】 1-2-2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。 進行方式: 教學內容 ◎已學會的知識及經驗(五上翰林版社會教材的內容) (1)臺灣四周臨海,海岸線全長約1,240公里,與世界其他島嶼相較之下,海岸線比例較短,但 海岸地形變化多。 (2)北部岩石海岸:岬角及海灣地形交互出現,有獨特的海蝕景觀。 (3)東部是斷層海岸:山脈直逼入海,沿海腹地狹小,並有曲折多變的岬灣地形。 (4)南端珊瑚礁海岸:分布在恆春半島附近。 (5)西部沙岸:從淡水河到屏東楓港附近,海岸線平直,加上沿岸流作用,在沿海形成海埔新 生地、沙洲、潮汐灘地、沙嘴、潟湖等地形,屬於堆積性海岸。 1. 利用資訊科技媒體播放,共同閱讀最近蒐集環境(包括海洋)議題之相關新聞事件。 2. 依相關新聞事件從地圖上找出對應的地理位置。 3. 分組討論 (1)統整新聞事件及課本內容,請你將四草生態保護區做一個多角度的介紹。 (2)提出改善或拯救四草生態保護區的具體保護措施。 1.從配合季節(東北季風)及相關氣象、時事報導,除了對課程內容有更進一步的理解,更吸引孩子們對自己周遭的生活方式、環境更為關心。 2.列舉地方或區域環境變遷所引發的環境破壞,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、真正參與環境保護的學習。 成果描述: 1.從配合季節(東北季風)及相關氣象、時事報導,除了對課程內容有更進一步的理解,更吸引孩子們對自己周遭的生活方式、環境更為關心。 2.列舉地方或區域環境變遷所引發的環境破壞,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、真正參與環境保護的學習。 實施心得: 1.採分組討論型態學習,配合每組自己製作的台灣地圖統整圖,學生們學習興趣明顯提高。 2.實施一個月觀看氣象報告和紀錄,當時正值9~10月,東北季風、颱風的教材和課本內容完全相應,是最好的教學情境。 3.四草時事報導檔案太大,只做部分呈現。 4.藉由時事、媒體的教材學習,孩子可學會以此為媒介來關心自己的家園。 學習者心得: 1.以前我們很少做這樣統整性的問題討論及報告,一開始只能回答簡短語詞或舊有的經驗(例淨灘、不要亂丟垃圾),後來經過老師的引導才知道應該做更深入及更全方位的思考、更有效果的措施(例派員24小時看守、立宣導標示牌,好像沒有訂定法條法規罰款來的有效果等等...)。 2.最好笑的是:題目明明要我們提出具體做法,我們這組卻通通是說“不要...”“不要...”好像太消極了。 3.第一次以時事報導來統整學習課本有關內容,感覺很新鮮,雖然學習過程討論許久,但感受很真實,以後我會更關心時事,也知道由時事中來取材和學習。 補充: 分組討論有5組,但無法全部呈現 上傳圖片:
上傳檔案:
著作權所有 (c) 2011 自強國小。保留所有權利。 |